新农村
    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桂西南民族音乐的适应性

一、前言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到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发展经济,并且广大人民群众还要努力实现推动物质水平以及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发展趋势,能够有效的结合对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反作用力,促进新农村文化、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社会多方面繁荣发展。

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环境发展和变化,我国桂西南等地区的民族音乐发展环境和条件被逐渐的瓦解,人民群众对民族音乐的原生态形式需求日渐削弱,民族音乐所依赖的发展基础被逐渐的更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的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现实问题。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让外国很多国家的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和传播,同时在加之人民群众对其他国家语言的学习,也加深了这方面的影响力。在如今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流传在广西崇左、防城港、百色等地区的桂西南民族音乐,所接触、学习和传播的群众越来越少,大多以壮族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民族音乐学习传播发扬的基本内容,主要的民族音乐特点是以对歌的形式展现自我民族和生活和劳动现象为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以山歌为主的各种民歌,包括:情歌、哭嫁歌、劝酒歌、节令歌、祈祷歌、儿歌童谣等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以天琴、啵咧、马骨胡、铜鼓等为代表的壮族传统乐器音乐;以及以壮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音乐……

而随着社会发展现阶段社会环境下的大部分青年都崇洋媚外,使得桂西南民族地区的音乐在近几年时间逐渐的走向消亡。长此以往,桂西南等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将会逐渐的失去民族特征和民族价值,严重的影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的长久发展。

国家对于民族音乐逐渐淡化和被冲击的环境下,虽然也实施了很多民族音乐保护和重建工作,例如在具体的民族音乐重建过程中坚持走兼容并蓄继往开来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的基础上使得民族音乐在发展的道路上得到了延续和保留,但是在实际的未来发展过程中还将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和弊端。依旧会存在大部分的人民群众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度和掌握程度较为肤浅、薄弱,同时在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只是进行保留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继续发展工作。

例如对民族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文化有挖掘与整理,但较少进行二次创作工作,对民间乐器文化没有创新发展工作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方面发展都需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方面着手,如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民族音乐需要高效的保护工作,在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同时要做到民族音乐能够和时代相互发展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同时能够保证民族音乐自身拥有发展活力,能够在国家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始终的被传承和发扬。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民族音乐发展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重视民族动态性发展理念 开放桂西南民族音乐发展思维

第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要不断的将桂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发展场景进行扩展和延伸。

在新农村文化环境下的民族音乐和传统的民族音乐保守的发展形式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其中新农村文化环境下的民族音乐是有确切的发展理念的,同时在社会的不断转型过程中群众是能够通过民族音乐得到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满足的,能够在社会的建设中充分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大环境和传统的民族音乐发展场景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要想传统的民族音乐和新环境下的民族音乐相互适应和融合并且得到促进性的发展,那么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就必要打破传统一以贯之的音乐发展理念,能够让桂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在其狭小的区域性环境中逐渐的走向社会乃至世界舞台,结合新的场景需求进一步高效的发展民族音乐。

第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环境下的人民群众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

从人民群众的某种需求来讲,桂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发展和人民群众持有的审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多元化,只有不断的随着社会时代变迁转变自身民族音乐审美态度,坚持开放思想理念才能够让民族音乐适应于人民群众的集体性审美需求。

(二)重视桂西南民族音乐取材内容 融合时代发展民族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