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点饮水卫生状况调查
饮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环境恶化,我国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更是堪忧。农民的饮用水情况反映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1]。合肥市为此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饮用水卫生状况的专题调查,为新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全市范围内由县区以上政府规划、已建成并有居民入住(包括部分入住)的共计38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入户调查。50户以下的建设点,按门牌号码编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确定5户为调查对象;50户以上的建设点,按住宅建筑层数和方位分成5个部分,在每个部分内部,按门牌号码编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户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调查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会的论证。采取现场查看和询问的方法,填写统一表格。每个建设点采集3份水样(集中式供水采集出厂水1份、末梢水2份,分散供水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水样采集完成后4 h内送市疾控中心检验室统一检验。正式调查前,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经集中调查培训(包括预调查,强化质量控制工作)。每个调查组设1名质控监督员,在现场调查过程中,检查监督本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调查完成并在表格上签字后方为有效。实验室所涉及的监测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按照安徽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监测方案开展质量控制。对25%的调查表格采取现场核查和2次录入的方法进行考核,参数合格率≥98%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表格发回,重新补充调查或录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建设情况和入住率 在38个新农村建设点中,有32个经过专业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占总数的84.21%。有23个属于原址改建、15个为异地新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0.53%和39.47%。38个建设点的设计总户数为18 027户,调查时已建成9 064户、入住的8 474户(已入住的总人口为34 213人),建成率和入住率分别为50.29%和47.00%。
2.1.2 基础设施和生产状况 从整村调查情况来看,进村道路硬化率达97.39%、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4.74%;有73.68%的建设点设立了固定宣传栏,在85.71%的固定宣传栏中有卫生相关知识的内容;总人均住房面积32.29平方米,人均公共设施建筑面积9.52平方米;满意度调查表明群众对现住宅的满意率达94.18%。有6个建设点周围建有工厂41座,另有18个点建有75座饲养场,饲养家禽、家畜的种类主要为鸡、鸭、鹅;90%以上的厂址和离村距离基本符合《村镇规划卫生标准》的要求。
2.2 供水情况
2.2.1 集中式供水情况
2.2.1.1 自来水普及率 在38个建设点中有23个是集中式供水,总供水户数为6915户,自来水普及率以村为单位为60.52%,以户为单位为81.60%。
在23个使用自来水的建设点中,利用原有乡镇等自来水厂进行管网延伸供水的有11个,占集中式供水总数的47.83%;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的12个,占集中式供水总数的52.17%。
2.2.1.2 水源情况 在自来水厂水源类型上,使用地面水的12个,占自来水总数的52.17%(其中水库8个、河流2个、湖泊2个);使用地下水源的11个,全部为深井,占自来水总数的47.83%。
2.2.1.3 水质处理情况 经现场调查,在23个自来水厂中能够对水质进行完全处理的(地面水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地下水为消毒)有12家,占水厂数的52.17%,另外11家不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占水厂总数的47.83%(其中有5家仅对水质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另外6家未作任何处理)。
2.2.1.4 家庭自来水使用情况 在入户调查的114户使用自来水的农户中,有85户家庭的水龙头有2~4个(占使用自来水总户数的74.56%),主要用水地点在厨房、卫生间;有92户的每月用水量在2~7吨(占总户数的80.70%)之间;水费价格为1.5~3元/吨;在自来水用水的保证率上有73户反映自来水未停过(占总户数的64.03%)、有34户反映偶尔停水(占总户数的29.82%)、仅有7户反映经常停水(占使用自来水总户数的6.14%)。
2.2.2 分散式供水情况 在38个调查点中有15个使用分散式供水,占建设点总数的39.48%;在入户调查的75户使用分散式供水的农户中,水源类型全部为浅井水,并均未经过消毒处理。现场检查,有57户水井卫生防护情况较好(有井台、井盖)、占水井数的76.00%,另有18口水井周围有明显污染源(鸡舍等),占水井数的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