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期刊导读 >

传统生态视野下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以皖北地区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运动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全面的生态设计策略以及对传统生态观念的忽视。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农村住宅的性质已发生极大的改变,不再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而应该具备生产、娱乐等多重功能。基于传统农宅生态设计的理念,从当代农民生活需求着手,深入研究传统农村住宅的生态理念,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对其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健康舒适的新农村住宅。

一、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生态设计现状

(一) 现状

早在2013年,党中央就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发表重要讲话,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保护生态文明,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新型乡村[1]。目前新农村住宅建设也在不断改进,由最初的以增加数量为主逐步转换为努力提升住宅的质量,而符合地域环境的生态化住宅设计是确保新农村住宅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浙江、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多优秀的新农村建筑设计的典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设计借鉴。但是,每个地区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脉截然不同,优秀的农村住宅一定是当地自然和人文的独特反映,不可直接复制。

在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筑改造过程中,有不少村镇照搬照抄皖南地区的新农村住宅,简单的将房屋处理成白墙黑瓦的“皖南样式”。从表面上看,村落形象确实整洁统一许多,但是粉墙黛瓦是皖南民居历经千百年发展演变来的典型特征,与皖北村落原有格局风貌难以协调,也无法引起当地居民的心理认同感。皖北地区的传统民居蕴含本地特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设计观念,在承载着传统农村住宅的生态设计理念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改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本地区农宅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的主要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的生态性设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设计理论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生态住宅设计理解的表面化。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许多建筑师对生态化设计的做法仍然只是停留在太阳能利用、雨水循环利用等方面。殊不知,生态化住宅设计并不仅限于住宅低能耗问题,而是涉及到宅院的建筑选址、材料施工、布局、绿化等等多个方面。二是对传统住宅生态设计理念的忽视。每个地区的传统农宅都是当地农民在长久的实践中摸索建造的,是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民俗的真实反映,其蕴含的生态理念在今天来看仍是极具价值的。而在皖北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是钢筋水泥的方盒建筑、简单复制的“欧式洋楼”,以及经过规划样式统一的新农村社区,当地原有的农家小院几乎消失殆尽。新农村规划应在遵循本地地域文化的前提下,以传统生态设计理念为依据,结合当地风情习俗和居民的心理需求,为其设计出相应的农村住宅,真正实现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农村住宅蕴含的生态理念

传统农村住宅虽然多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但都是根据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构建的,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是体现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建筑讲求因地制宜,来适应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建造过程一直遵循环境与建筑相协调的原则。传统农村住宅蕴含的生态设计理念给今天新农村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住宅选址

我国许多地方的民居在建造时都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讲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在住宅选址时,如何将使用者、住宅建筑以及周边环境相协调,是构筑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由此诞生的风水学是传统生态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2]。建筑风水学包含了建筑的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因地制宜是风水学最核心的设计理念。比如,山区的村落住宅,大多采用“背山面水”的布局形式,在冬季,可以借助高大的山体阻隔北方吹来的寒风;在夏季,东南风从从水面上吹过来,又可以起到加湿和降温的作用。而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农宅,常使用“负阴抱阳”的格局,使住宅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接收到充足的光照,给居住者的生活和庭院植物的生长提供条件。可以说,风水学中蕴含的传统住宅的生态设计理念,与今天现代建筑倡导的有机主义、自然主义是一致的。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所处环境,使建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