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期刊导读 >

垃圾分类对新农村绿色文明建设促进机制及发展(3)

2.3.2 国家绿色政策有力支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设施建设以及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工作要求。2019 年2 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又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制定了《2019 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将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工作,逐步实现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这些绿色政策的出台实施为农村垃圾分类提供了政策保障。

2.3.3 城市垃圾分类为农村提供了经验 2017 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46 个重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至此正式开启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序幕。经过2 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城市垃圾分类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各大城市纷纷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措施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都为农村垃圾分类探索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2.4 新农村垃圾分类的挑战

2.4.1 政府支持不够 “干净的环境是昂贵的”,需要大量人力、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农村垃圾分类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相匹配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技术力量投入,还需要适合农村特点的、可靠的管理制度支持。过去由于中国公共服务的城市偏向导致农村制度供给和公共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政府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差距显著拉大[10],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对此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也显得有心无力,单靠农户和村集体的人力物力投入是不够的。

2.4.2 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滞后 加强孩子的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明天能否真正拥有绿色家园。农村孩子由于从小受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相较城市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农村学校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知识教育,通过教育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观念。然而中国当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大多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对环保教育认识不足,环保教育课时安排有限,教育内容简单枯燥,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2.5 新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战略匹配

SO 战略具有增长型特征,是指在农村垃圾分类中通过充分依托内部优势,充分利用外部机遇,紧抓国家新农村建设中资金和政策倾斜机会,汲取城市垃圾分类经验,增强深入推进实施力度。WO 战略具有内生型特征,是指重点抓住农村垃圾分类外部机遇的同时,注重克服和化解内部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等劣势,从而推动农村垃圾深化实施。ST 战略具有驱动型特征,是指要在巩固和发展农村垃圾分类内部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同时在不断化解外部挑战的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扩大自身内部优势,从而促进农村垃圾分类深入实施。WT 战略具有防御型特征,是指既要克服农村垃圾分类的内部劣势,又要积极应对其外部的挑战,面对各种困难不断寻求生存空间。

3 深化农村垃圾分类的措施

3.1 战略选择

通过上述SWTO 分析,结合有关专家意见,本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垃圾分类应采取以SO 战略为主,以WO 战略和ST 战略为辅的综合性战略。这一战略既能反映中国农村垃圾分类的长期发展目标,又能解决农村垃圾分类首要的发展壮大问题。一方面,要挖掘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叠加产生的利好几何效应,充分依托国家经济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经济,积极推动农村绿色文化发展,认真汲取城市垃圾分类经验,创新农村垃圾分类措施;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环境教育水平以有效增强农民环境意识,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寻求社会支持,不断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完善的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