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期刊导读 >

垃圾分类对新农村绿色文明建设促进机制及发展(4)

3.2 具体措施

3.2.1 加强农村中小学环保教育 ①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重心既要注重应试教育又要注重素质教育,真正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②要切实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水平,支持教师通过进修学习、观摩交流等多种学习途径全面掌握环保基础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③要改进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充分拓宽视野,大胆借鉴国内外中小学教学方法,从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实情况出发,针对水土保持、防风治沙、减排防霾、垃圾分类等多方面,开展具有乡土特色和乡愁情怀的环境教育[11]。

3.2.2 加强农村环保教育 目前中国农村环保教育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垃圾分类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文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围绕“两山”理念组织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多,但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是教育内容太过理论化、感性化和口号化,多数农民在思想上并未真正接受和重视。中国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对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才易于接受,所以针对农村环保教育,首先内容一定要接地气,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农药化肥使用、秸秆和家禽粪便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其次环保教育方式要符合农村的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茶余时间,采取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比如戏曲、小品、实地参观等;最后,要抓住农村数字化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等新媒体力量进行宣传。

3.2.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农村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性民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社会、村集体和农户的协力推进,最终形成“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模式。但当前阶段,中国农村除部分绿色经济发展良好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外,绝大多数农村仍然比较落后和封闭,村集体和农户自身可支配资金十分有限,且争取社会和市场资金注入的能力十分薄弱。在此现实情况下,农村实施垃圾分类,地方政府就必须积极承担起主导责任,建立“财政全面兜底、农户适当缴费、争取社会投资”的多元型可靠资金保障模式,加大对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转体系和配套制度,充分发挥监管指导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农村绿色经济市场运作反哺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从资金和制度两方面保障农村垃圾分类推进实施。

3.2.4 创新农民自我管理和监督机制 在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对垃圾分类的探索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基本流程[12],极具借鉴推广价值。在该流程链中,农户作为首个环节的实施者作用十分关键,发挥好其自我管理和监督机制决定着整个流程运转的成败。因此,在农村垃圾分类实施中,地方政府应倡导创新农村集体和农户自我管理,发挥好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党员干部的作用,带领群众创新责任包干、干部示范、责任追究等自我管理模式,并借助村务宣传栏、微信群等舆论监督平台,逐步形成自觉参与、互比互学的行为习惯。

3.2.5 多渠道争取发展契机 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实施垃圾分类的短板仍然主要为资金和基础设施,广泛争取社会参与才能为垃圾分类赢得更多的发展契机。广大农村要摒弃固步自封的陈旧思想,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广泛建立村集体和村民的对外关系网络,了解更多发展信息,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赢得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进一步盘活农村经济。

4 结语

新农村垃圾分类与绿色文明建设之间具有积极的促进机制。中国农村垃圾分类刚刚起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选择增长型为主的发展战略,创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户管理自治”的发展模式,深入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垃圾分类工作。

[1]陈关升.绿色经济[N].中国城市地图经济网,2019-04-21.

[2]曹俊杰.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条件及对策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19.

[3]顾若尘,王 莉.“两山”理论背景下绿色文化传播研究——以浙江安吉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6):17-20.

[4]王云飞.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标志[J].人民法治,2019(14):1-2.

[5]王 凯.中国发展绿色政治的可行性与实现途径分析[J].政治研究,2012(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