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期刊导读 >

农村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有效性探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学生需注重提高自身对诗歌语言的体会与感受力,对诗歌当中的情感进行体会,以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境界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知,新课标中,极其注重对诗歌进行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其主要是对语言当中的积极情感进行把握与体验。因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身情感的调动,以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词具备的意境美,并通过诗词的学习,促进学生鉴赏力提高的同时,实现诗词审美力与感受力的提高。

一、 农村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枯燥

诗词教学相较于白话文而言,通常会出现字生、词难的现象,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语文教师在对诗词开展教学时,通常会选择解释题目、了解诗人;解决难字、翻译全篇、全文背诵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教学过程整体呈现出程式化,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以及诗词的意境与意象的关系,将意象与意境分离,其就会打破原先的根据想象对美的意境进行创造的方式,也无法根据意境与意境对诗人的心境进行体悟,导致原先的悠远意蕴、丰富的诗词被翻译后,显得索然无味。同时,该教学方式对学生自身的创造需求进行了抑制,对学生的生命活力与思维灵性进行扼杀,这就导致诗词当中的美感被全部扫荡殆尽,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缺乏相应的情感。

(二)教学途径单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需充分关注开发与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对相关活动进行创造性开展,努力拓展学生的具体学习空间,强化学生在各场所中学习语文与应用语文知识的意识。但是,根据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现状,其学习仅仅是局限于课堂,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将教材作为中心,很少进行拓展。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诗词的教学,其诗词大部分都是田园生活以及风景诗词,该类诗词所描写的景色对于农村生活的学生而言,通常不是很陌生,但是,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仍旧停留在对诗词的内容进行还原,促使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脱离了实际生活。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索彼时彼地,遥远的诗人内心的感受以及眼中的景象,这种状况下,学生通常是无法深入体会到诗词体验的。在诗词学习中,学生失去了自身体验作为支撑,对诗词内容的学习陌生且短暂,这不仅使学生学习诗词更加费时费力,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时,缺乏相应的课外延伸以及生活实践,诗词教学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而校园中的文化建设也相对淡漠,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文化生活当中缺乏相应的诗词教化以及美化。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

首先,大部分学生对诗词学习呈现冷淡态度。部分学生认为,诗词的语言相对含蓄且形式工整,习惯性引用典故,而缺乏相应的时代特征,尤其是相对较长的诗词,在实际学习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记难懂。其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古代文学史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相对浅显,缺乏相应的文学底蕴,还有部分学生受到当前快餐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的冲击,诗词的阅读空间相对狭小,导致其阅读诗词的品位降低。

其次,大部分在对诗词学习时,动机较为纯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学习诗词的主要目的就是鉴赏美,并对人生与社会进行更好的感悟与体验,从而实现情操的陶冶与学生修养的提高。但是,很少的学生会由于喜欢诗,而感觉诗词美进行阅读与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诗词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应对考试。该学习动机的出现,并不是学生自己的内部动力,因此,学生不会感受到学习诗词的愉悦感,学习诗词只能成为学生的外在压力,即使是勉强的阅读诗词,也只是为了记忆而读,毫无情感。

二、 农村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一)农村高中语文诗词课堂的构建

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合作与自主探究,因此,新课改下,农村高中的语文诗词具体教学中,需与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构建出民主课堂。对于农村的高中生而言,其基础通常较差,且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再加上该阶段的学生正位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在具体教学时,不仅需充分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且还需根据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及其个性化发展,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由此可知,农村高中的诗词教学中,需注重愉快氛围的营造,由于愉快的氛围不仅会对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而且还能使师生一起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与内容。师生之间通常面临着同样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是,教师关注怎样教,而学生关注怎样学,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彼此做到互相理解与尊重,并实现密切合作时,才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潜能。若语文教师自己占据全部课堂,独自朗诵阅读,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沟通与交流,师生二者缺乏情感上的疏通,这不仅无法形成愉快的课堂,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需注重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