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农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美丽蝶变

如今城北村的房屋建设。 通讯员 祝贵福 摄

长江源村的商店里顾客正在购买手工艺品。 通讯员 冯春梓 摄

长江源村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学习。 通讯员 冯春梓 摄

新华村村民的牛羊养殖场。

新华村的村民正在家中擦拭新买的电视。

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全景。

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的鱼塘。

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的温室蔬菜栽培。

红柳村机械化收割的场景。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新建的玻璃温室已经投入使用,温室里主要是以无土栽培为主,绿色的蔬菜整齐地排列在不同的钢架上,在这里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既能在温室内吃到新鲜无公害的蔬菜瓜果,又能购买到枸杞、食用玫瑰、鸡鸭鱼肉等农畜产品。

为了打造生产服务于一体,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基地,仁达合作社充分利用人才、土地、交通、文化等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三产融合发展构想,把现代农业元素与都市人生活消费联系起来,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新农村旅游重点村建设。

在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里,一排排藏式民居风格的庭院错落在火红的红旗和纯白的围墙之间,这个从长江源头搬迁下来的移民村,不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村民们都有了新角色,为了融入新生活,通过勤劳的双手致富,不少人学起了技术,开起了商店,做起了生意,一幅“新农村、新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长江源村徐徐展开。

近年来,格尔木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基本形成“一村一业”的特色农牧业生产和特色发展。格尔木市以“做精一产”为目标,以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为主、以生态和谐为美、以特色生活为辅的“新农村”协调发展之道,加快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青海日报记者王菲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