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综合新闻 >

厦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富美绿盈新农村

编者注:

6月7日,厦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集中访谈活动。活动围绕厦门市“住房”、“旅游”、“医疗”、“教学”、“安全”、“就业”等关键词,聚焦住房保障、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等方面。 ,这是当地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程在保障和就业创业等领域。 9日起,人民网福建频道陆续推出“厦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聚焦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今天我们就关注厦门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和翔安区是全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从同安区海拔最高的军营村、白教祠村,到翔安区滨海区的大宅小区,一幅新农村建设的新图景,一一展开,新农村繁荣富绿。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彰显了厦门市、区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火龙果富美一村

稻田之间,绿意盎然,枝头挂着红色的果实,点缀其间。眼下,正是大寨社区火龙果收获的季节。

大宅社区已经成为富饶美丽的村庄。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翔安区新店镇大寨社区是该区的“网红”村之一。她位于美丽的象山西麓,拥有包括公馆在内的三个自然村落。已有20多年火龙果种植历史,目前火龙果种植面积1400余亩。 201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福建省富民强村党建示范基地、厦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60岁的果农陈跃进说,他种植火龙果已经10年了,目前拥有火龙果园30余亩,“每亩纯收入每年14000元左右。”他说,种植是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销售是由合作社协调收货。当地果农省去了不少麻烦,“种植火龙果的兴趣更高了”。

大寨社区夜景。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寨社区党委书记陈金芳说,大寨社区从2000年开始引进火龙果。起初,大寨村生产的火龙果个头小,不甜。很难卖。村民们对种植的热情并不高。坚持土壤改良和品种改良,并引进台湾火龙果种植专家到社会经营果园,这里的火龙果外观和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过去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当地村民加入了火龙果种植的行列。种植面积从一亩两百亩扩大到一千四百多亩。逐渐成为火龙果产销集散地,人民富裕起来。

家乡有一个很好的致富产业,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家乡。陈灿宏原本在厦门岛一家停车场公司做售后主管。他看到了社区发展的前景,受到了社区领袖的启发。他回到村里创业。除了从事火龙果相关产业,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之后,他还开始了观光电瓶车的生意,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赚到45000元左右。

火龙果已成为农民的丰收果实。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陈海云原本在翔安区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工作。 2016年回村,现任大寨村民合作社社长。在她的记忆中,2016年之前,大寨村只有火龙果产销的“初级生产”。后来,依托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火龙果加工、乡村旅游、旅游等“二次生产”逐步发展起来。生产”。

她还介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企业进村”,大寨村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产业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他们的家乡创业。从事食品加工、旅游电商及休闲农业、农家乐等旅游配套项目的运营。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

陈海云口在中津村的“政府企业”,是厦门市某国企与翔安区某国企共同出资组建的“香泾旅游投资公司”。公司总经理蔡清文说,公司豪宅项目组有30多人,在村里已经2年多了。现深耕豪宅村,着力形成“三产联动、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打造厦门。 “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小夜灯不仅美化了乡村,也让火龙果的颜值和品质更上一层楼。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此次进驻豪宅社区的项目组,以这里的火龙果产业基金会为基础,全面参与和探索了豪宅“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即“党建”。共建共富,一二三产业。和谐、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推动、聚焦“火龙果”,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政府建设、企业歌唱、合作领导、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帮助“一二三产业”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上,旅游收入60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上当年接待过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