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综合新闻 >

全链条减损,让粮食颗粒归仓(话说新农村)

小麦机收割损失率降低1%,全国可增产粮食25亿多斤。坚持增收节支并重,增产减亏并行,全链条减亏,让粮粒返仓。我们一定能把饭碗握得更紧更稳。

“不比收割快,看谁亏得少。”今年小麦收获期间,安徽省怀远县徐徐镇盛世兴农机合作社农机操作员尚林清参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机械收获比赛。依靠新型农机和多年的经验,尚林清取得了“损失率低于6‰,亩产40公斤”的良好成绩。 “合作社种植了 12,200 英亩小麦。以合作社每亩损失40斤计,可增产48万斤以上,增加收入50万元以上。后期制作的损失,意味着产量和收入的增加!”尚林青叹了口气。

谁知道中国菜很难吃。小麦的收获,需要农民辛勤劳作数月,历经春寒、住所、病虫害等多重难关。为保障粮食安全,全国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农民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但是,要确保粮食安全,除了在种植过程中大力增产外,减少产后损失也同样重要。据测算,小麦收获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全国可增产25亿多斤,潜力可观。

产后减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粮食成熟后,要经过收获、运输、储存、加工、流通等诸多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任何环节的任何“跑、滴”都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和浪费。这就需要全链条协同工作,共同控制产后损失。

从收获环节来看,今年各地区提前升级农机,培训好操作人员,广泛开展机械收获减损技能大赛,在粮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节省和减少损失。从储粮环节来看,近年来,我国推进新型储粮设备1000万套左右,农民储粮损失率从8%降低到2%以下;通过建设智能粮库,广泛采用机械通风、粮食冷却、流通等方式,采用熏蒸和粮况监测控制的“四位一体”储粮新技术,提高国有粮食综合损失率。存储仓库已减少到不到 1%。从运输环节看,一些地方通过大宗储运,将粮食运输损耗率降低了3%。从加工环节看,部分企业采用柔性大米加工技术,有效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食品商品质量。部分企业挖掘小麦胚芽、米糠、豆粕、大豆蛋白、大米蛋白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粮食利用效率。

事实证明,做好产后全链条、系统化管理,减少粮食损失,效果好,潜力巨大。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就等于多耕了一片“看不见的沃土”。粮农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干劲十足。值得注意的是,在减少产后损失中,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关键。与单一农户相比,社会服务机构的收割机械、储粮设施、运输工具等都比较好,收割储粮的技术也比较高。多地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为农民提供清洗、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促进粮食产业升级升级、减损减亏的作用。 .

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建设配套设施,加强技术创新,统筹各个环节,推动产后节粮减损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推进社会化服务方面,要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带动普通农户的能力,通过完善机械设备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其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小农户融入高效、集约化的收获后减损链。解决他们的“收获后的后顾之忧”。

洪帆八正,菜是政治领袖。坚持增收节支并重,增产减亏并行,全链条减亏,让粮粒返仓,让中国饭碗能更稳更稳。

作者:小乐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