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农人”活跃在水城新农村

近年来,水城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目标导向、产业导向、农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服务农民学员、服务农业产业为宗旨,奋力推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撑。

教育培训宽领域

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

自2014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以来,水城区深耕农村产业革命,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关系“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围绕猕猴桃、茶叶、刺梨、精品水果、烤烟、温氏养猪、桃花蛋鸡、黑山羊等特色农业产业,分门别类开展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水平,重点培育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

2014年至2021年,全区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6022人,其中经营管理型2468人、专业生产型2446人、技能服务型1024人、其他类型84人。覆盖全区28个乡(镇、街道)161个村(居)的猕猴桃、茶叶、刺梨、精品水果、烤烟、粮油等种植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电商流通等,为发展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基地师资同创建

培育经营主体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水城区累计创建了省级、市级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各1个,省级公益培训机构1个、省级田间示范学校基地1个、市级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8家、市级龙头企业45家、省级家庭农场18家;建立健全1个培训师资库,55名专兼职老师结构合理、特长各异。

2021年,水城区通过建设共享师资等“五要素”,深入村头寨尾宣传摸底、遴选学员,立足农业特色,延伸拓展培育对象、培育领域、实训内容,共培训高素质农民320人,开展技术指导102次4000余人受益,覆盖22个乡镇103个行政村。

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中,水城区推动农民培训向产业引领、创业创新和跟踪服务等方面纵深发展,让农民学员在生产实践中,与专家老师面对面聆听、手把手传导,实现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发现解决问题及时、技术推广指导到位的效果。

搭建学员微信群、QQ群,将专家、农技员、学员紧密联络在一起,群里专家、技术能手适时分享推荐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涉农微信公众号、云上智农、农业时令技术要领,同时还结合学员问题导向,开展“订单式”答疑解惑,让学员技术共交流、资源同分享。

引导致富能手、土专家以讲经历、算细账的形式为广大学员“现身说法”、送致富“法宝”;农技干部除深入村头寨尾、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开展跟踪服务外,还利用互联网这一资源优势,指导农民用好、用活、用灵智能手机,真正把智能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

据了解,水城区农技干部“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使用智能手机达5000余人次;通过QQ、微信视频或电话接听,指导农民应用智能手机800余人次。

技能学历双提升

示范先进典型不断彰显

“十三五”以来,水城区始终把“抓典型、立标杆、树榜样”贯穿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以榜样示范带动、激励更多农民谋发展,让“新农人”活跃在水城新农村。

市级“劳动模范”、“十佳种植能手”晏庭银酷爱水果种植,精耕猕猴桃,把猕猴桃管护做到精致、极致,连续两年被市、区两级评为猕猴桃“吨产园”种植示范户、果王优秀奖。他经常将种植管护经验分享给乡亲们,成了村里“晏师傅”、十里八乡的猕猴桃种植“土专家”。

省级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农广校业余中专毕业生周训军,常把“不要钱和物、只求学到好技术”这一俗语挂嘴角,无论自己种植还是指导其他农户种植的樱桃,都与众不同,其产量、品质、效益无不让乡亲们竖起大拇指。

省级家庭农场主、核心学员黄勇,敢于创新,引进中草药种植,示范养殖“草香猪”,为身边的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良策良计。

据不完全统计,在水城区培育高素质农民学员中,有195名学员成了“土专家”“田秀才”,22名优秀学员加入了党组织,200余名优秀学员当选为村干部,100余名学员被市、区、乡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代会代表、共青团代表等,他们日益成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段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