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主页 > 综合新闻 >

携手改变旧环境 共建人居新农村

——围绕重点工作,突出整治特色。

今年以来,西宁市湟源县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目标,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县委县政府先后3次组织召开全县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强力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农村环境整体面貌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整治乱堆乱放1386处;整治乱搭乱建186处;清理卫生死角278处,清理各类垃圾3762吨;清理河道1205公里,清理河道垃圾及淤泥21吨;出动机械1405辆次、人员1.7万人次,全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一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湟源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每日反馈,乡镇、部门限时整改,县级领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形成立查立改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协作督查机制。目前已经形成县级领导包乡督查、“两办”跟踪督导和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广电局暗访曝光,及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督办整改。三是建立月通报排名机制。即由县农业农村局对各乡镇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不定期抽查进行评分;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每2个月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督查评分,经过抽查和督查结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推进整治工作。研究制定《湟源县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湟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检查标准及评分细则》,通过督查打分、排出名次,评出红黑榜,形成亮牌警示机制、落后表态机制、讲评奖惩机制,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建立完善县监督、乡主体、村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的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整治,参与管理。

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思路,在乡镇综合整治中形成工作亮点、树立典型。申中乡将相邻10-15户编为一个整治小组,由党员和村民具体负责该区域的卫生,全面推进“一人一巷道、一组一区域”的治理模式。村“两委”大力开展红黑榜评比,并及时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曝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东峡乡聚焦乡村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坚持“组织引领、机制创新、全民参与、聚焦顽疾、强化问效”五措并举,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按下乡村“美颜”快捷键。大华镇精准施策聚力攻坚,啃下拆违治乱“硬骨头”,拆除整治违建,拆除违章建筑75座,清运垃圾废弃物4500余方。通过树立典型、创新模式,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通过县电视台、魅力湟源、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线上平台,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着力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从“要我扫”到“我要扫”,从“无人管理”到“专人负责”,从 “一阵风”到“常态化”的转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人自觉、户户参与、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围不断形成。制定《湟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湟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湟源县打造高原“洁净”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各乡镇进一步巩固拓展“净”起来成果,探索建立整治“七乱”长效机制构建政府、社会、农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格局,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来源:湟源县委宣传部)

——提升整治质效,建立“四大机制”。

——强化宣传引导,构建共治格局。

一是突出村容村貌提升重点,以治理“三清一改治七乱”为核心,重点整治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和私搭乱建顽疾,针对问题挂账销号,全面清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净起来。二是抓住道路沿线综合整治重点,县级领导带队先后4次开展了109、315沿线专项整治等专项治理行动。三是紧扣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20万亩,发放有机肥2.24万吨,回收残膜126吨,全县130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配备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100%、86.36%。

——坚持全域整治,突出“三个重点”。